进入适老化模式 | 无障碍阅读

您的位置:首页 >> 外埠信息外埠信息

小额农贷:婺源农户发家致富的原动力
发布时间:2012-10-16 10:57:37    点击:3419次    [关闭本页]

在婺源这个“中国最美的乡村”,过去因为沿袭传统生产方式,长期以来难有大的改变,但是在最近10年间,一场小额农贷的现代金融制度变革,却使这个地方的“三农”事业和县域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在婺源县中云镇中云村,叶劲松的邻居做梦都想不到,当年这个穷得叮当响的家庭里,如今竟然出了个百万富翁,此人便是江西婺源青松农牧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劲松。每当人们问起他发家致富的窍门时,叶劲松总是这样回答:“农村信用社发放的小额农贷是发家致富的好帮手。”

1999年,年仅20岁的叶劲松为改变家庭贫苦,便开始从事养殖肉鸡。刚开始时,他一无经验,二缺资金,凭着年轻人的那股闯劲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艰难地摸索着。2001年,婺源县农村信用社开办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,给青松养鸡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。当时最高限额为1万元的小额农贷为养鸡场解决了鸡舍的扩建资金。2002年的冬天,由于工人在给鸡舍加温时操作不慎,引起火灾,大量即将出售的肉鸡连同鸡舍一起化为灰烬,鸡场直接损失高达10万元。面对已是一片废墟的鸡场,叶劲松一家人欲哭无泪。中云农信社在第二天便派人来到了养鸡场,了解受灾情况,鼓励叶劲松重新再来,并及时发放小额农贷6万元。在农信社的帮助下,青松养鸡场的重建工作迅速开始了。

10年来,当叶劲松面临资金短缺时,农信社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,助其渡过一次次难关,原先的家庭作坊也发展成为年销售肉鸡100万羽、产值达1500余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。

至2011年末,婺源县已为7.4万户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,核发了6.6万个贷款证,授信额度达10.83亿元,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已达6.48亿元,10年累计发放达35.77亿元;评定信用乡(镇)6个、信用村38个、信用户6.5万户,为农民增收致富、农业转型发展、农村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。

在“婺源模式”的推动下,当地出现了一大批从事农村种养、运输、加工、流通、服务等产业的“领头雁”,辐射和带动了周围农户共同致富。2011年,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965元,而10年前未开展小额农贷的2000年仅为2163元,增长了1.76倍,这其中小额农贷功不可没。

如今为婺源人津津乐道、在金融系统闻名遐迩的小额农贷“婺源模式”,最早起源于当地农信社开创的小额农贷新业务。

人民银行婺源县支行行长张祖德回忆说,2001年5月,在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的亲切关怀下,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与婺源县委、县政府和当地金融机构的负责同志召开了农户小额信贷座谈会,共同研究金融部门如何做好支农服务工作,解决农民贷款难的政策措施。随后,人民银行在婺源县开展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的调查、论证和试点工作。此后数年,小额农贷经过试点、推广、全面提升三个阶段的发展,最终形成了较为成熟的“婺源模式”,即“央行引导、信合主导、政府督导、农户自贷”。

“发端于婺源的小额农贷已经成为一种标准化的产品,按照这个模式操作就能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。”婺源县农信联社理事长何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,只要农户有致富渠道、讲诚信,就能很便利地获得贷款,在技术操作上没有任何问题。

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中,当地党政部门主要是对信用联社、乡(镇)、村组和农户四个层面进行督导。县委、县政府动员全县2000多名乡村干部,采取分片包村、包组、包户的办法,把县、乡(镇)、村三级联系起来,建立了村党支部(村委会)成员联系信用贷款户制度。首创了农贷协管员制度,在全县村干部中挑选并聘请了186名农贷协管员,帮助开展信用评级、核发贷款证等工作。开展了创建“信用户、信用村、信用乡镇”活动,并建立了“婺源县农户信用奖励基金”,用于奖励在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61名“模范信用农户”和108名“模范信用干部”,以此推动整个信用环境的根本改善。目前,全县小额农贷的不良率控制在5%以内,利息按季收缴率达90%以上。

在井冈山革命年代,毛泽东曾写下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》的著名篇章,指引中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。现在回顾总结,我们发现,发端于江西婺源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,因为它是现代金融运行规律与中国“三农”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现代金融制度,充满了强大的生命力,已经从“星星之火”变成“燎原之势”,从婺源复制到江西全省,从江西发展到全国。

当地人民银行与农信联社等部门联手,早以制定了有关小额农贷的一套完整科学的管理制度,包括业务流程、评级授信、贷后管理、责任考核、内控制度和激励机制等,并体现在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操作标准化手册》中。“十年磨一剑”。2008年,婺源小额农贷成功通过了ISO9001∶2000国际质量认证,成为迄今为止首个通过国际质量认证的金融产品,成为了中国最美乡村的金字招牌。

在婺源,尽管小额农贷依然有着很强的生命力,但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,过去的“小额”在很多时候已经不能满足农户需求。叶劲松表示,尽管婺源小额农贷的金额上限已经由此前的1万元,提高到现在的20万元,但相对于他的下一步规划,即建设一家成规模的肉鸡加工厂而言,20万元的上限满足不了需求。

2009年以来,为适应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,婺源县在小额农贷的基础上开始试点实施农户大额贷款,按照“政府主导,银社搭台,农民唱戏,共同受益”的思路,在当地政府的主导支持下,以征信系统为载体,以信用评价为手段,从改善当地农村信用环境入手,全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步伐,形成了农村“信用宣传、信息征集、信用评价、信贷支持”的金融支农惠农框架体系,进而推动“大额农贷”取得了突破性进展。

谈到开展大额农贷的实践体会,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行长高小琼对记者说:“近几年的实践证明,一个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是大额农贷推广实施必不可少的‘优质土壤’,而信用环境的治理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,需要政府、银社、农民的共同参与、协同配合,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效。”

在采访中发现,婺源县小额农贷成功开展10多年,并开始向农户大额贷款方向迅速延伸,这是遵循科学发展观,把现代银行科学的信贷流程、金融运行规律与中国农村的现实金融需求、多方合力构建农村信用体系等实际有机结合,而进行现代金融制度创新结出的硕果,并由此得以突破时空的限制,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复制、创新和普遍发展起来。(来源:中国金融新闻网)

Copyright © 2016-2025   濮阳市金融工作局   备案编号:豫ICP备12015492号   
地址:濮阳市人民政府办公楼四楼   电话:0393-6630706   邮箱:pysjrgzj163.com
[各单位管理入口]   网旗网络|负责网站制作